到中環當義工的見聞
聽聞在中環找廁所並沒有想像中容易。部分恆常在中環享受假日的外傭曾分享,在中環,她們並不能隨意使用所有廁所,部分商場內的保安員更會拒絕她們。雖然我並沒有認真測試過使用所有中環的廁所的可能性,作為男性,在找廁所方面應與女士的經歷有所不同。但以下是我的一些見聞。
過去的星期日,我親身嘗試了一次在中環找廁所。到達中環後,我卻發現地鐵站內並沒有清晰標示站內廁所的位置。為免麻煩職員,我去了旁邊的商場。然而,商場一樓的廁所需要使用匙卡進入。詢問下,廁所外的一位職員指示我到別的商場如廁。事後聽聞其實二樓是有顧客廁所的,那該職員指示我離開的原因是什麼?
離開那高級的商場後,我走了數分鐘到環球大廈(主要是外傭光顧的商場)找廁所,詢問下發現場內只有商用廁所,並需要密碼進入。最後我在一個商戶協助下使用了他們的廁所。
同時,這親身經歷讓我反思政府與商界的的責任。在奉行資本主義的香港,一些私營的基本服務可透過良性競爭提升服務質素。但若政府不承擔起保障社會弱勢的基本需要,例如提供同類的公營服務(公廁)或向商戶提供津貼(英國政府曾有效向商界人士撥款換取它們開放廁所給公眾使用),社會上的弱勢群體(如外傭)便自然被排斥。 換個角度,商戶也應有社會責任提供部份社會服務。若商戶把自己看成社區的一部分(從法理上它們的確是社區的一分子),它們除了需要向投資者負責,也需要向社區負責,有責任回應社區的需要。但今天商場保安的拒絕,又反映商界願意負起多少社會責任?如此的措施又會多大程度上深化港人與外傭之間的對立?
許紹軒,格拉斯哥大學三年級生,參與了由香港基督徒學生福音團契(FES)舉辦的「請給我一杯涼水」關懷弱勢群體實習計劃2015,現正在家傭同行實習。
Photo credit: Nica Cadingan Tabao-ican